首页 > 篆刻 > 篆刻创作 / 正文
邓石如的篆刻是从徽派入手的。晚明至清初的徽州地区印人是一个强势群体,对周边的辐射力持久而广泛。在邓石如三十六岁到四十一岁的作品中,还可以找到摹习何震、梁袠的例子。“折芳馨兮遗所思”、“聊浮游以逍遥”(图1)两印即是。显然,此期邓氏进一步夯实了对徽宗圆劲婉转一路朱文的把握能力,同时又融入了“以书入印”的因素,遂表现出更多的自然率真情性。
“淫读古文甘闻异言”(图2)、“意与古会”(图3)、“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图4)是这一时期有代表的创作,可以视为邓氏一生的基本风格。“淫”印以小篆作白文,是颇为大胆的突破,不甘落入前人“朱文用秦、白文用汉”的陈规。此印在布局上并无突出的匠意安排,流露明确的自然主义倾向,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气势。在刀法方面,此期作品则开始走出徽派印人讲求笔画匀整、工致的习尚,以较为自由的运刀手法表现线条,走刀如笔、转运轻浅的特点已经形成。从这一点上看,邓石如刀法的“写意”性格也已经十分鲜明。
“意与古会”与“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在章法上颇有特色。前者三密一疏,构图自有空灵之处;后者以对角虚实相互交叉,读来饶有起伏,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堪称绝胜之作。
更为自由率性一路朱文风格,大约在他中年所作“陶然有余欢”(图5)、“写真石貌寻常人”等印作中达到极致,刀法也益加自然畅达,因而刀笔之下别具风格。吴熙载承接衣钵,将之推向若无其事的境地,完成了邓派刀法的构建。他四十六岁到五十五岁前后遗存的作品较多,其中刻予罗聘者为一大宗。此外尚有“一日之迹”、“十分红处便成灰”(图6)、“疁城一日长”(图7)等,都是邓氏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风格上较之前一阶段又有变化,即由相对稳健走向灵活洒脱,更加注重书写的意态,可以说几乎完全是以书为印,邓氏个性的特色十分强烈。
邓石如的篆书自成一家,与其隶书同被包世臣尊为“国朝第一”,且于各体篆书均能得心应手,因而印作在篆书变化上也是我自为法,不蹈故常。除了圆劲的小篆为主体外,方正的缪篆风格也偶见佳作,如“雷轮”、“承学堂”、“春涯”(图8)等,具有正而不板,浑厚端庄仍不失生动的气息。是其篆书技巧娴熟的妙处。
邓石如的边款,主要是源于歙派一脉的影响,双刀冲刻的方法与程邃比较合拍。从书体来看,邓氏虽以行书为主,但篆、隶、草、楷各体皆备,这在同时代印家中亦不多见。但邓氏的镌刻技法又有很大的突变性,不少行书边款似以刀尖近于垂直地“写出”,邓石如自称此为“刺字”,显得古拙凝重而稍少起伏。多样的字体与并不稳定的技法,也说明了邓氏喜于探索,随心所至、不拘成法的独行客性格,这在明清篆刻家中也是十分突出的。
邓氏一生篆刻数量并不太多,作品的形式和技法变动较大,水准的高下颇有落差。邓石如一生主要以书法作为自己面向社会的艺术展示方式,在当时的地位也远高于他的篆刻。这是影响他的创作数量的原因之一。另一原因,则是他的“任侠”的性格因素,促使他对世风重技巧、重经营产生顽强的反叛。走出“印从书出”的新路,高扬“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的艺术审美观念,是他独立性格的结果。经过历史的沉淀,邓石如作为篆刻史上开宗立派人物的历史地位,越来越清楚地凸现在人们面前。作品所表达的审美理想与技法语言决定了这一地位,而不在于数量的多少。
- 上一篇:醇厚朴雅的江德兴篆刻
- 下一篇:丁敬的篆刻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4-18《惠风和畅》吕庆宜作品集
- 07-31陈麦青:周柬穀的治印艺术
- 07-25朱恒吉——平整中寓流动
- 07-15张炜羽:楚简帛文篆刻创作自述
- 07-03张奕辰:广采博取 意与古会
- 07-01高庆春:我的书印艺术之旅
- 06-10刀下出蹊径 印中留风情
- 06-10高松年:别具意趣雕瓷章
- 06-10陈根远:会心不语拈花笑
- 10-23第七届篆刻展获奖作者创作谈——陈振强
- 3424℃“日庚都萃车马”印略谈
- 3183℃书法家张鄂生篆刻作品欣赏
- 2995℃感受“花窗”
- 2651℃邓石如篆刻
- 2627℃吴颐人篆刻
- 2507℃徐三庚篆刻 (上)
- 2416℃刘源篆刻作品选登
- 2359℃视角的触动——简析烙木印
- 2255℃静雅方寸间
- 2168℃丁敬的篆刻
- 04-18《惠风和畅》吕庆宜作品集
- 09-17徐三庚篆刻 (上)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