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篆刻 > 篆刻创作 / 正文
韩天衡先生在《豆庐印屑》中说:“印外求印,路数多方,若以书法入印者完白,以画法入印者缶庐,以古器物入印者无闷,皆可师之。然居室远眺,窗棂分明即是印框,就中或云飞霞发,或枝插鸟翱,皆是活灵章法;驰神远想,举一反三,亦可得章法三昧。”
细察韩先生印作,确如他所言,恍若临窗观景,鲜活灵动,特别是他的鸟虫印作,本来就是一扇扇精美绝伦的“花窗”。圆润而隐含弹性张力的线条,变幻莫测的西方“洛可可”风格纹饰结构,充满着典雅浪漫的欧洲贵族情调。感觉上,这类花窗应该是青铜或者精钢制成,我称之为“韩氏铁窗”(图1)。
黄惇先生却是制木窗能手,他常采用并笔借边等手法,线条用笔时而露出搭接痕迹,如榫卯般巧妙自然;又善用打孔布局,深悟“透”、“漏”之理,风格简约,质朴而大方。如“未央室少孺”一印,透过一根根古雅清丽的线条,仿佛感觉到木窗棂经过千百年风雨剥蚀,苍颜虽老,风韵犹存,有一种浓郁的古代寒士气息(图2)。
蔡树农先生的花窗似乎用砖搭制雕刻而成,刀痕犀利,线条饱满,图案古雅,结构明快,尚能闻到泥土的气息。不知为何,“蔡氏砖窗”有时感觉特别亮堂,有一种琉璃制成的感觉,“明祖”一印就是例证(图3)。
相对于上面几家,傅其伦先生要粗狂生猛得多,他的花墙斑斑驳驳,明显可见毛涩的凿痕与迸裂的石花,这是一种体现本色的石窗啊!在这里,可感觉到空间线条迂回盘曲的凝重;可感受到大匠运斤挥刀立就的豪情与魄力。这种不假雕饰的原始气息,使我想起我的父辈——从旧社会过来的农民们淳朴善良的品质,坚忍不拔的性格,一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气概(图4)。
对于篆刻,明代沈野提出“印中有诗”、“印中有禅理”,似略嫌抽象难解。而我,则常常用篆刻之眼光欣赏花窗的精美与古雅,同样,又喜欢在各家的印中寻找出花窗的形式美感,感受花窗特有的幽远、深邃的意境与魅力。
- 上一篇:视角的触动——简析烙木印
- 下一篇:第七届篆刻展获奖作者创作谈——王瑧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4-18《惠风和畅》吕庆宜作品集
- 07-31陈麦青:周柬穀的治印艺术
- 07-25朱恒吉——平整中寓流动
- 07-15张炜羽:楚简帛文篆刻创作自述
- 07-03张奕辰:广采博取 意与古会
- 07-01高庆春:我的书印艺术之旅
- 06-10刀下出蹊径 印中留风情
- 06-10高松年:别具意趣雕瓷章
- 06-10陈根远:会心不语拈花笑
- 10-23第七届篆刻展获奖作者创作谈——陈振强
- 3424℃“日庚都萃车马”印略谈
- 3183℃书法家张鄂生篆刻作品欣赏
- 2995℃感受“花窗”
- 2651℃邓石如篆刻
- 2627℃吴颐人篆刻
- 2507℃徐三庚篆刻 (上)
- 2416℃刘源篆刻作品选登
- 2359℃视角的触动——简析烙木印
- 2255℃静雅方寸间
- 2168℃丁敬的篆刻
- 04-18《惠风和畅》吕庆宜作品集
- 09-17徐三庚篆刻 (上)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