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篆刻 > 篆刻创作 / 正文
白廉是同辈印人中为数不多的,在篆刻创作上有自己独立思想并已形成自己体系的人之一,他的篆刻强调奇、动的效果,能获得不凡的,抓住观众的第一印象,强化不同于别人的清新和画意,有意夸张字体中的某个部分,拉长、压缩、放纵和收敛,他的作品力求在篆法、章法、刀法上有别于古贤与今人,处处充溢着理性思考的作品,均是他充满睿智的精妙设计。
线条是篆刻艺术的生命,文字的线条与造型相辅相成,线条形迹与作品风格息息相关,线条精美,使人产生愉悦的美感。白廉对篆刻中汉字的关注超越了传统意义上文字的范畴,而从造型的最基本元素着手,让自己的篆刻语言自由的生长。
白廉的篆刻给人以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熟悉的是他对篆刻“精神”的坚守与理解,陌生的是在于他给传统的篆刻又注入了新的思想与内涵。一方面,他把目光放在秦权量、诏版等传统范本,另一方面,古陶印、封泥、汉砖、瓦当等别人很少留意的东西,他都纳为己有,从中汲取前贤的艺术养料,不断滋养着他自己丰满的羽翼。
白廉对自己的篆刻有他深刻的理解,他认为,任何僵化的审美标准都会扼杀艺术作品中鲜活而生动的气息,而篆刻作品中的最终表现在汉字的巧妙排叠,而要达到篆刻艺术的理想境地,则要看不出人为地排叠的痕迹,即达到不排叠的排叠的自然境界,他这样理解着,也是朝这个方向努力着。他确立了自己对篆刻艺术的独特视角,构筑了他圆满的,能在他自己篆刻领地里巩固其思维体系的艺术图解,让人不得不叹服他过人的才智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刻领悟。
白廉的篆刻给人最强烈的观感:无论是紧裹或内敛,放纵而外拓,还是结体中笔画的锐折,大都强化着这个感觉,且他的白文与朱文的气息、面目高度统一,他擅长以字取势,在章法中顾盼、弄让、穿插,即使同一方内容的二方篆刻作品,也有不同的取法与造势,他认为,篆刻作品中的文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应该相互关联,结为整体,而后才能达到和谐统一的境地,他能随心所欲地运用偏旁挪让、笔画穿插等手法,使每一笔、每一字都能合乎造字规律,从中生发他的审美情趣,绝不生造,因此,他的篆刻能脱离方寸印面格局的限制,从而使气势延伸到印面之外,他的作品始终游荡着古贤今人之外那些飘逸而又执拗不羁的富含生命力的线条,像一串串跳动的音符,弹奏出时尚青春与昂扬。
在当今篆刻领域,有强烈个性化语言的作品更能让人铭记与传唱,韩天衡、王镛、石开无一不是强化和不断完善着他们的个性语言,即使作品中仍存在着某些不成熟的因素,但他们所起的作用远比那些亦步亦趋,步人后尘着来的更大,但此中付出的艰辛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尽管白廉的篆刻中字法变化万千,疏密相背、分合聚散,放纵敛合,处处随缘生机,巧思显现,总不失汉字风骨,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但白廉仍在不断完善着自己的个性语言,与白廉曾有过一次彻夜长谈,他告诉我,他的篆刻之路走得并不平坦,我知道,在当今从事篆刻创作的篆刻家并不容易,相对于已初获成功的白廉来说,就更为不易,一方面,他要摒除作品中原有的不足,另一方面,他又要逐步完成自己的个性化语言体系,而后者则在他的创作道路上将显得更为重要和必要。以白廉的胆识和魄力,不论是探掘人在时空中的恒值,还是表现精神世界的自我超越,不论是宣泄审美意识的深层快感,还是鸣放形式强烈的节奏感,都能强烈的展示着人生意念的更新,流放着深邃的创作理性。
诚然,印如其人,篆刻风格也同样离不开人品学识,白廉为人严谨、扑诚,性格也较为稳重,与人交往并没有洋洋洒洒的谈吐,更没有高谈阔论的激昂,然而,这并不表明他没有思想和主张,他已将这种平和融入了他的作品中,其看似随意、轻松,传达现代人审美情趣生活的经营,实现流露出他对篆刻至高、完美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如何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印海中立身自我,确立并日期完美自我风格,我想,这是白廉和众多篆刻家在今后的篆刻创作中所共同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 上一篇:高松年:别具意趣雕瓷章
- 下一篇:第七届篆刻展获奖作者创作谈——朱明月
猜你喜欢
- 2015-03-11 民族风情 助力发展
- 2014-09-06 沈德志“塞上风情国画精品展”将在京举行
- 2014-07-16 李向阳:书写人生的风景与风情
- 2014-06-24 高古陶瓷上的民间风情画卷:酒色财气
- 2014-06-11 毕业作品展上的草原风情 组图
- 2014-06-11 毕业作品展上的草原风情 组图
- 2014-05-09 “江南茧画”展现水乡风情 组图
- 2014-05-09 “江南茧画”展现水乡风情 组图
- 2014-04-22 “风情万种”白诗南:卢瓦尔河谷VS南非
- 2014-03-28 剪纸刻画两岸风情 图
- 搜索
-
- 04-18《惠风和畅》吕庆宜作品集
- 07-31陈麦青:周柬穀的治印艺术
- 07-25朱恒吉——平整中寓流动
- 07-15张炜羽:楚简帛文篆刻创作自述
- 07-03张奕辰:广采博取 意与古会
- 07-01高庆春:我的书印艺术之旅
- 06-10刀下出蹊径 印中留风情
- 06-10高松年:别具意趣雕瓷章
- 06-10陈根远:会心不语拈花笑
- 10-23第七届篆刻展获奖作者创作谈——陈振强
- 3424℃“日庚都萃车马”印略谈
- 3183℃书法家张鄂生篆刻作品欣赏
- 2995℃感受“花窗”
- 2651℃邓石如篆刻
- 2627℃吴颐人篆刻
- 2507℃徐三庚篆刻 (上)
- 2416℃刘源篆刻作品选登
- 2359℃视角的触动——简析烙木印
- 2255℃静雅方寸间
- 2168℃丁敬的篆刻
- 04-18《惠风和畅》吕庆宜作品集
- 09-17徐三庚篆刻 (上)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