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篆刻 > 篆刻创作 / 正文
返虚入浑,积健为雄,语出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品》。之所以断章取义地肢解开来用作标题,是因为在我的视域里,张遴骏在篆刻创作中有意回避了“入浑”和“为雄”的原则。
张遴骏是中国书协会员、上海工人艺术家、宝钢文化名人。评述他的篆刻创作,很难立马与某家某派对应起来。可以这样说,他的每一枚印章都能找到其与先辈之间的联系。就整体而言,他是用临摹的手法去领悟传统,把握传统。临摹之后,用独具的心得体会去临创。再后,则是步入自由境界的创作。
张遴骏深知临摹的意旨,借一句时兴的套话叫“上溯秦汉,近追明清”。不过,他的上溯和近追是明显的带有理性色彩的。上溯的目的是为了正本清源,汲取原汁原味之菁华所在;近追是为了体察印学兴起后,印人对传统的承继和反思。显而易见,张遴骏的绝大部分篆刻创作,是对这种承继和反思的再承继和再反思。他认为,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个性,走自己的路,终得正果。
比较喜欢张遴骏所刻汉朱文一路的印章,感觉是非常地清醇、空灵,线条的弹性很值得把玩。他的篆刻作品不以狂怪、奇诡夺人耳目,却在平心静气地营造一种无上清凉的静穆之气。他的这一种清醇是不污不浊、纯正的美,接近美学范畴中的柔美,这里的空灵则是虚的表现,是《庄子?人世间》所云“惟道集虚”的“虚”。以印章“宁作我”(图7)为例,印面规整中稍显放纵,“作我”两字多为斜笔,在欹侧之中求得工整匀称。边框略作残破,自然而又不做作。值得一提的是,边款也刻得很有味道,取自金文,带有彝器款识效果,刀味足,有信手挥就的佳趣。
作为西泠印社社员,可以说,张遴骏的篆刻艺术已取得累累硕果。就在近期,他的作品接连入选全国和上海大展,足见实力非同一般。他的成功在于借古求新,承继中求创造。这一路数,在时尚中或许稍显不够现代,但这是他自我艺术表现的真实。真实的艺术总能感染人。他在数十年如一日的印艺实践中,不赶时髦,不追风尚,总是在自己选定的印风中求精、求化、求成熟自立。我以为,艺术家力求真实的表达与表达真实,应信为千古不变之论。而且,这也是将长期积蓄的资源找寻艺术突破的一条有效途径。
- 上一篇:丁敬的篆刻
- 下一篇:雄浑朴茂 遒劲隽美——吕燮强的篆刻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4-18《惠风和畅》吕庆宜作品集
- 07-31陈麦青:周柬穀的治印艺术
- 07-25朱恒吉——平整中寓流动
- 07-15张炜羽:楚简帛文篆刻创作自述
- 07-03张奕辰:广采博取 意与古会
- 07-01高庆春:我的书印艺术之旅
- 06-10刀下出蹊径 印中留风情
- 06-10高松年:别具意趣雕瓷章
- 06-10陈根远:会心不语拈花笑
- 10-23第七届篆刻展获奖作者创作谈——陈振强
- 3424℃“日庚都萃车马”印略谈
- 3183℃书法家张鄂生篆刻作品欣赏
- 2995℃感受“花窗”
- 2651℃邓石如篆刻
- 2627℃吴颐人篆刻
- 2507℃徐三庚篆刻 (上)
- 2416℃刘源篆刻作品选登
- 2359℃视角的触动——简析烙木印
- 2255℃静雅方寸间
- 2168℃丁敬的篆刻
- 04-18《惠风和畅》吕庆宜作品集
- 09-17徐三庚篆刻 (上)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