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篆刻 > 篆刻创作 / 正文
苍龙
在篆刻创作中,同一风格中多重面貌的展示,是我们在审美思想驱动下的自觉选择。
“苍龙”的配篆就比较杂乱。“苍”取法金文,“龙”取自当代篆刻家李刚田先生的印谱。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只能通过字形从篆法和印式上做文章。首先,采用秦印格式,把印文一分为二,然后再将“苍”字印化,以呼应“龙”字中的三角、方块、曲笔、交叉红点等。特别是印框左上角的残断,较好地打破了印面的沉闷,好像给印内吹进了一股春风,从陈旧中透出清新。这种古今字形的巧妙搭配运用,获得了审美趣味,新耶?旧耶?只能任读者评说。
明月是前身
“明月是前身”白文印疏密自然,笔意舒展,五字的章法布局因字画的笔势而定,各得其宜。特别是印中心的大块留红,虚灵气畅。一般印作在呼应上往往是借助印面的留红、留空,但该印的呼应是依赖印文结构特征塑造出此呼彼应的效果。在实际创作的过程中,我觉得一切违背自然原理支撑的对称呼应都显得太刻意。印章的内涵不单单表现在印面的双向重复上,还表现在印章内在神理的彼此呼应上,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篆刻章法的特殊魅力。
如鱼得水
该印既有今人理念,在字法上又保持了甲骨文的原貌。甲骨文入印,有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以表现书写意味为主,另一种是体现契刻意味。相比之下,现代篆刻家更偏重于刀法的突出表现,其情趣更适合于石上发挥,刀笔交融,是其主流方向。但运刀的痛快锐利,往往会导致印文线条的削薄,失却厚度,这应该是在创作中应引起注意的地方。
平庐
古人云:“刻印无所谓法,而要在有意无意之间,要在无法中臻于极法,要不知其然而然者,庶为上品。”
“平庐”线条朴拙,印中界格的斜倾,上部被“平”字顶住,下部被“庐”字紧压,“平”字下部的大块留白,确定了全印的格局。假设我们将界格直直地竖在中心,那么印文所有的笔画会显得呆板僵直。此印文字线条的动感,在界格的映衬下体现得很突出,再配以灵动的边栏,对比更加强烈。对角分离若即若离,显得漫不经意,但意味隽永。
是大明咒
在当代篆刻家的作品中,有许多极富张力的线条是可以借鉴的,这种借鉴离不开字法的收放开张。此印给我的感觉是阳刚和阴柔的结合。方圆相济的字形、对比强烈的章法,都赋予人们想像力。看似平淡的位置变化,印文粘边,对角残破,由内向外自然地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我在创作的过程中,十分留意行刀的速度、线条的起止变化、方和圆的巧妙运用等。方圆轻重的不同线条,往往会使印作产生许多同中有异的变化。
亦真亦幻
这是一方比较前卫的小玺印。两个相同“亦”字的字形结构变化效果醒目,颇适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
首先,我把两边文字上下错开,左侧印文上提,右侧印文上下顶满,边框也因章法的需要,作左低右高的调整,意在配合印文字章法。右边印文上粘右靠,排叠整齐;左“亦”上挂右粘,字形向右倾斜,和右边印文顾盼生情。“幻”字的左推右拉,是为呼应“真”字下部,有意无意之间,巧妙地扶正了其他字形的倾斜,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了画龙点睛的效果。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 上一篇:雄浑朴茂 遒劲隽美——吕燮强的篆刻
- 下一篇:静雅方寸间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4-18《惠风和畅》吕庆宜作品集
- 07-31陈麦青:周柬穀的治印艺术
- 07-25朱恒吉——平整中寓流动
- 07-15张炜羽:楚简帛文篆刻创作自述
- 07-03张奕辰:广采博取 意与古会
- 07-01高庆春:我的书印艺术之旅
- 06-10刀下出蹊径 印中留风情
- 06-10高松年:别具意趣雕瓷章
- 06-10陈根远:会心不语拈花笑
- 10-23第七届篆刻展获奖作者创作谈——陈振强
- 3424℃“日庚都萃车马”印略谈
- 3183℃书法家张鄂生篆刻作品欣赏
- 2995℃感受“花窗”
- 2651℃邓石如篆刻
- 2627℃吴颐人篆刻
- 2507℃徐三庚篆刻 (上)
- 2416℃刘源篆刻作品选登
- 2359℃视角的触动——简析烙木印
- 2255℃静雅方寸间
- 2168℃丁敬的篆刻
- 04-18《惠风和畅》吕庆宜作品集
- 09-17徐三庚篆刻 (上)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