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习书随笔
-
灵感录记之一
思墨尚古。...
2011-01-08 中华书评五千年 习书随笔 511 ℃ 0 -
中华书评五千年之柳公权楷书,书法品评。
大公为私,以墨为评。...
2011-01-08 中华书评五千年 习书随笔 514 ℃ 0 -
中华书评五千年之王羲之,兰亭序书法品评。
大公无私,以墨为评。...
2011-01-08 中华书评五千年 习书随笔 495 ℃ 0 -
中华书评五千年之李世民行书,温泉铭。
大公无私,以墨为评。...
2011-01-08 中华书评五千年 习书随笔 320 ℃ 0 -
中华书评五千年之李隆基行书,书法品评。
大公无私,以墨为评。...
2011-01-08 中华书评五千年 习书随笔 270 ℃ 0 -
中华书评五千年之始皇诏方升,书法品评
书评为公,以墨为评。...
2011-01-08 中华书评五千年 习书随笔 153 ℃ 0 -
中华书评五千年之仓颉,书法品评
以墨为评,铁笔公正。...
2011-01-08 中华书评五千年 习书随笔 138 ℃ 0 -
中华书评五千年之书评规法
书评规法,规章。...
2011-01-07 中华书评五千年 习书随笔 175 ℃ 0 -
让书法架起一座桥——怀念著名书法艺术家王渊华先生
纪念王渊华先生...
2010-08-18 习书随笔 1416 ℃ 1 -
告别《书法》
我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余年间,即忠实于《书法》的读者,三十余年后今天我不得不向她告别了。因为这三十年间,我觉得《书法》也同人一样变得越来越苍老,越来越枯瘦,越来越空虚,再不像原来那种以振兴中国书法为己任的朝气蓬勃青春焕发的《书法》了。...
2010-05-26 蒋含光 习书随笔 267 ℃ 0 -
致全国书协主席张海先生的一封信
张海先生:
2010-05-26 蒋含光 习书随笔 3147 ℃ 1
读了你们发表在《书法》2010第4期上的《2009中国书法年度报告》(摘要)后,报告中的很多观点,我都赞成。我认为对当前中国书法的现状,我们还不能估价得太高,这些东西还是留到后人来评价的好。因为现在的二、三十年比中国数千年的书法史,它仅是一个短短的瞬间而已。要说现在就超过了前人多少倍,那就太幼稚,太可笑了。... -
没有创新等于零
□严学章
2009-07-29 兰亭书童 习书随笔 19 ℃ 0
【内容提要】
新时期中国社会的主题是改革创新。新时期中国美术书法艺术的主题同样是改革创新。创新是艺术第一生产力。当前以展览为中心的美术书法的创作机制和评审机制,制约了艺术的创新 ...... -
有感于“蔡国强旋风”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赢得了全世界一片叫好声,尤其令书画界人士看得过瘾的是,张艺谋导演的开幕式巧妙地融合了许多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元素,比如赋予古老的“手卷”以鲜活的现代意义。其实,就现代艺术而言, ......
2008-09-13 shxw 习书随笔 552 ℃ 0 -
兰亭说亭
150年前的兰亭照片
2008-09-13 shxw 习书随笔 948 ℃ 0
古兰亭真是太小了,占地仅三十亩。在这小小的地盘里,有一条曲水、两座山,还有二王书法、三块碑,四片竹园、五座桥,六个亭、七个池、八个景,并且许多建筑体量大、气势恢弘。漫步其 ...... -
早熟与晚成
一个人很早就显现出才华,起步早,开局好,一定占有优势。就像竹,头一年抽身长的是高度,后来长的是品质。人年纪轻轻时便走在同龄人前面,竞争无疑有利,恰如起跑时先走出几大步。一般情况下,人在四十岁之 ......
2008-09-08 shxw 习书随笔 564 ℃ 1 -
先入为主——再从“学者型书家”说开去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断有人高喊“学者型书法家”或“书家必须学者化”的口号。从表面上来看,是提醒书家重视读书,加强学养,实质上脱离现实,很难做到,喊了许多年,成效不大。强调书家修养没有错,但未必 ......
2008-09-05 shxw 习书随笔 294 ℃ 0 -
当代书法群体的分类简析
当前书法圈越来越热闹,参与者越来越多,涉及书法的人越来越广,在这些群体中,如何进行分类?每个类别又是什么状态?到底是哪个群体主导着中国书法的现状?又是哪个群体将代表中国书法的未来?笔者试图粗略 ......
2008-08-27 shxw 习书随笔 441 ℃ 0 -
为中国书法“击缶”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群体“击缶”中拉开帷幕,“笔、墨、纸、砚、印、卷轴、简牍、汉字……”诸多中国书法元素渐次展开,以中国代表符号的形式吸引着世界人民的目光,中国书法艺术诞生数千年以来从来没有这样 ......
2008-08-27 shxw 习书随笔 335 ℃ 0 -
“通才”难哉
说起“通才”,很容易就让人想到知识尚未学科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时代,古今中外的那些名贤圣能,如老子、孔子、孟子、庄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百科全书式”的文化人物。社会分工的专门化与 ......
2008-08-23 shxw 习书随笔 644 ℃ 1 -
为何书法重名人?
书法重名人,是不争的事实。名人受人推崇,名人受尊敬,名人的作品价格就是高;不但书法,其他艺术门类无不如此。一个成名的歌手,一出场就是若干出场费,你不服气又当奈何?
2008-08-23 shxw 习书随笔 616 ℃ 5
名人的书法,古代的,巴掌 ...... -
家有书法鉴评家
一家三口,丈夫是单位书画协会会长,妻子是省书协会员,女儿正上幼儿园小班。谈书法练书法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家庭生活的主旋律。
2008-08-15 shxw 习书随笔 464 ℃ 0
虽然我们夫妻俩研习书法多年,书作和论文常有发表,但与我们3岁8个月大 ...... -
要别大师不容易——与张瑞田先生商榷
张瑞田先生在6月25日的《书法报》发表了《别了大师》一文,文中批驳了社会上关于解读大师的一些“没有新意”的观点,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当代没有书法大师”、“当代也不需要书法大师”的论断。可是拜读以后 ......
2008-08-12 shxw 习书随笔 387 ℃ 0 -
以假乱真的年代
作书法评论有年,许多朋友误以为我长了一双可以识别书画真实价值的眼睛,常拿一些书法作品让我鉴定真伪。水平有限,有些作品勉强可以说出一二,更多的只能沉默以待。沉默不等于认同,大多数的情况下担心真话 ......
2008-07-31 shxw 习书随笔 294 ℃ 0 -
“书法面前,人人平等”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2008年7月12日,《美术报》刊发了亓宏刚先生的文章《书法面前,人人平等》。先生说:“书法的平等性是很明确的,每个人对书法所付出的多还是少,都会赤裸裸地表现在他的作品上。”先生所言极是,但这是不是 ......
2008-07-31 shxw 习书随笔 393 ℃ 0 -
面对“拐点”
听到一则未经核实的消息:一位来自山东某地的书画收藏者连续几天守候在某著名艺术学院大门口,等候某书画家,准备找他“理论”。起因是,该收藏者几年前将房子抵押贷款,花了几万一平方尺的高价吃进了该书画 ......
2008-07-28 shxw 习书随笔 243 ℃ 0
- 搜索
-
- 04-10艺术如何不老
- 03-30推荐诗集《回眸》方成义 著
- 03-11重庆奉节现三峡库区最老“造纸坊” [组图]
- 03-11全国人大代表杨娟娟:建议将新化安化茶马古道列入世遗申报
- 03-11内蒙古8世纪-10世纪古墓群为蒙古皇族葬俗起源提供考古实证
- 02-03金农郑燮带动扬州八怪整体价格
- 08-23胡兰成曾称三生石上只有张爱玲名字:终究要等她
- 08-14《来自星星的你》道具发簪成文物
- 08-14张学良亲笔签署公文曝光:85年前奉天改辽宁
- 08-14夏日炎炎话藏扇:文人雅趣拍场俏 图
- 6682℃台湾画家谢坤山的人生
- 5673℃学“草”先通“楷”
- 5285℃中国书法结体原则感悟
- 5141℃“书”无十年功
- 4451℃线条:中国书法的基因
- 4432℃学习与欣赏书法的三重境界
- 3507℃汉字·唐诗·书法
- 3444℃中国书法存在价值初步探
- 3440℃书法称不上最高艺术
- 3147℃致全国书协主席张海先生的一封信
- 04-10艺术如何不老
- 03-30推荐诗集《回眸》方成义 著
- 08-18让书法架起一座桥——怀念著名书法艺术家王渊华先生
- 07-24细节——九届国展随谈
- 07-24如何面对丧失文化身份的中国书法
- 07-24“主题”书法的发展与流弊——从写到画、到做、到俗(下)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