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繁简字知识问答(四)

shxw 2007-11-14 书法入门 评论

18、“篱”是从“籬”中分离出来的吗?
  “篱”不是从“籬”中分离出来的。“篱”和“籬”自古就是两个含义不同的字,虽然此二字古时义项有些交叉,但又绝不相同。“籬”的含义是“籬笆”、“樊籬”,古时“笊篱”也有写作“笊籬”的。“篱”的含义是“笊篱”。所以,写繁体字时“笊篱”也可写作“笊籬”,但“籬笆”却不能写作“篱笆”。汉字简化时,以“笊篱”的“篱”代替了“籬笆”的“籬”。简化字“篱”涵容了“笊篱”和“籬笆”两个义项。

19、“吃”能写作“喫”吗?
  “吃”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写作“喫”的,有人认为“喫”是“吃”的异写,这是一个误会。“吃”和“喫”在古时不仅含义不同,读音也略有差别。“吃”的古音读“qī”,它的本义是“口吃”,即“结巴”。《史记·韩非传》:“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这里的“口吃”就是“结巴”。“喫”的古音读“jī”,它的本义是“啖食”,即“吃”的意思。杜甫绝句诗中有“梅熟许同朱老喫”。在近代的一些文学作品中,常见“喫”与“吃”混用。汉字简化时废止了“喫”,以“吃”代之。但当我们写繁体字时,不能将“口吃”(结巴)写成“口喫”。

20、“駮”是“驳”的异体字吗?
  “駮”不是“驳”的异体字。有人将“駮”和“驳”认为是同一个字,这是不对的。“驳”的本义是马的毛色不纯,故至今辞书中尚有“斑驳”一词。因颜色不一样,又引申出排斥之义,如“反驳”、“批驳”、“驳斥”等。“駮”的本义是一种像马的猛兽。《山海经》:“中曲山有兽如马而身黑,二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名曰駮。”古时有二字混用者,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又将二字字义分开。《现代汉语词典》在注释中将二字在“驳斥、斑驳”等义项中释为相通,但在“驳运、驳船”等义项中不相通,即“驳运”、“驳船”,不能写作“駮运”、“駮船”。

21、“剪彩”能写作“剪綵”吗?
  如果写繁体字,“剪彩”是可以写作“剪綵”的。“彩”的本义是“颜色”,“綵”的本义是彩色的丝绸。汉字简化时用同音代替方法,以“彩”代替了“綵”。“剪彩”的意思是将彩绸剪开。这里所剪的是彩绸,而不是彩色,所以写繁体字时只能写“剪綵”,而不能写成“剪彩”。再如“张灯结彩”,写繁体字只能写“張燈結綵”,不能写“張燈結彩”。同样的道理,这里张挂的是灯笼,拉结的是彩绸,而不是彩色。同时,“彩绸”也不能写作“綵綢”,因为“綵”的本身就是彩绸,如果写作“綵綢”,那就令人费解了。

22、“簾”和“帘”能通用吗?
  “簾”和“帘”不能通用。这里所说的不能通用,是从繁体字的角度来说的。从简化字的角度来说,“帘”是可以通“簾”的。“簾”和“帘”在古时一些词语中虽然出现过混用(如“簾幕”也有写作“帘幕”的),但它们的本义是不同的。“簾”的本义是“帏簿”,是门或窗间的遮蔽设置。古时,天子、诸侯所置者为“屏”,大夫所置者为“簾”,士所置者称“帷”。后来,这些名称渐混,故有“帷屏”、“簾帷”、“簾幕”诸词。“帘”的本义是用布做的“望子”(即“幌子”),也特别指酒旗,也就是酒店门前的幌子。唐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里的“酒旗”就是“酒帘”。汉字简化时用“帘”代替了“簾”。如果写繁体字,“酒帘”不能写作“酒簾”。

23、“暗”、“黯”、“闇”三字有何区别?
  此三字中的“闇”已作为繁体字被废止,其义已由“暗”代替,现在只有“暗”和“黯”了。但如果写繁体字,这三个字仍是同中有异。它们共同的含义都是光线不明,如“阴暗”,可写作“阴黯”或“阴闇”。如表示“隐藏”这个含义时,只能写“暗”,不能写“闇”,也不能写“黯”,例如“心中暗想”,不能写作“心中闇想”或“心中黯想”。当表示“糊涂、不明白”时,则“暗”与“闇”可以相通。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句中的“暗”也可写作“闇”。
(未完待续)

Tags:繁简字知识问答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