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154、汉字的偏旁与部首哪个多?
偏旁比部首多。汉字的偏旁和部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偏旁指的是组成汉字的构件,不仅仅是一些笔画结构,还包括一些独体字甚至合体字。部首指的是字典或词典中按门类所列的供人查阅的偏旁。所有的部首都是偏旁,但还有许多偏旁没有被列为部首。《说文解字》共列540个字作为部首,而《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都只有200多个部首。所有的部首均有读音和含义,准确地说,这都是字,只是有些部首很少有人知道它的音和义了。如“丶”,是古文的“主”字,现在一般都读作“点”。其实“主”是“王”上加一个“丶”,并不是“王”字加一点。再如“丨”,读音为“gǔn”,义为上下通达,现在人都把它读作“竖”。“ ■ ”,读音为“jué”,义为钩逆者。“亠”,读音为“tóu”,义为阙。“匚”,读音为“fāng”,义为受物器。“宀”,读音为“mián”,义为深屋。总之,汉字的每一种笔画和结构几乎都有音和义。
155、汉字简化有哪些方法?
汉字简化有七种方法。一、异体选用。“异体”是广义而言的,其中包括一些古字和民间俗字。像“礼、云、丰、个、万、从”等都是古字。“丛、办、苏”等都是俗字。“阴、阳、国、灵、盖”等都是异体字。二、同音代替。在繁体字中,从几个音同义不同的字里保留一个笔画较少的字,废止其他笔画较繁的字,将这些废止的字义归并保留。如用“里”代替“裏”,用“丑”代替“醜”,用“出”代替“齣”,用“姜”代替“薑”,用“咸”代替“鹹”等。有些简化字跟被废止的繁体字读音并不完全相同,只是相近,所以同音代替中也包括近音代替。三、草书楷化。如“车、马、鸟、东、孙、卖、长、贝”等字皆属此类。四、古字借用。有些古字音义已死,汉字简化时就将这些古字借来作为一些繁体字的简化字。这里说的古字跟同音代替中的古字不同。如“敌”古音为“kuò”,义为“尽”。“触”古音为“hóng”,义为一种白鱼。“圣”古音为“kū”,义为致力于地。“币”古音为“yèn”,义同“印”。五、结构省略。是将繁体字的部分结构删除,保留原字的一部分。有些书中将此类字称为“特征字”或“轮廓字”。这些字,有的保留局部,有的保留大部分。如“习、声、开、旧、产、夺”等字,皆属结构省略。六、更换偏旁。有些繁体字的偏旁不仅笔画繁琐,而且表音不准,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对这些繁琐的偏旁进行过更换。像“钟(鐘)、战(戰)、扑(撲)、据(據)、坟(墳)”等字皆属此类。七、新造符号。这里所说的新造符号之“新”,并非专指汉字简化时期,而是针对繁体字结构而言的,自然也包括各个历史时期。像“乂、又、井、夕”等符号,在很早以前就用过,并不是在汉字简化时新造出来的。这些符号在以前多为草书,汉字简化时进行了楷化。所以此类字中有些字又可以归入“草书楷化”。如“赵、区、凤、风、难、进、讲、罗、岁”等字皆属此类。
156、繁简字书写有何标准?
简化字的书写应以国务院颁布的《简化字总表》及《附录》中所规定的文字和应用办法为标准。繁体字应以各个历史时期的字书、词书、字帖、碑刻、文献等为依据。不管是繁体字还是简化字,大多不能以当代某些书法家的作品为依据,当代书家作品中常出现错别字。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中臆造了一个“猹”(zhā)字,至今都没有被编入字典,流行了近半个世纪的人民币上的“?”字,最终还是被定为错字。目前,社会上流行的错别字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一、繁简结合的字,如“■、?、■、■、■”等。二、还原错位的字,如将“理发(髮)”写成“理發”,将“菜坛(罈)”写作“菜壇”,将“汇(匯)款”写作“彙款”等。三、异体误简的字,如“■、■、■、■、?、■”等。四、杜撰臆造的字,如“■(数)、■(价)、■(楼)”等。五、已被废止的第三批简化字,如“■(展)、■(集)、■(象)、■(要)”等。
(全文完)
- 上一篇:崇高与庄严
- 下一篇: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十)
猜你喜欢
- 2008-03-11 繁简字知识问答(二十三)
- 2008-03-06 繁简字知识问答(二十二)
- 2008-03-06 繁简字知识问答(二十一)
- 2008-03-06 繁简字知识问答(二十)
- 2008-02-26 繁简字知识问答(十八)
- 2008-01-11 繁简字知识问答(十五)
- 2007-12-28 繁简字知识问答(十四)
- 2007-12-14 繁简字知识问答(十三)
- 2007-11-30 繁简字知识问答(十二)
- 2007-11-22 繁简字知识问答(十一)
- 搜索
-
- 08-13薛元明:谈结字
- 08-13薛元明:笔法杂谈
- 08-08行草书法技巧
- 08-08陈忠康谈国展创作——国展创作三步走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超武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张建会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海良
- 08-05薛元明谈入帖
- 08-05临帖层次把握与书体的过渡及兼容
- 37432℃《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29686℃书法的“狂狷美”
- 26430℃怎样临习《宣示表》
- 25577℃图说书史 行书
- 23451℃楷书10讲:临池偶得——谈谈学习楷书的体会
- 22476℃行书第二章第四单元:笔顺
- 18700℃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三十一)
- 16748℃楷书10讲:永字八法——谈谈“永”字八法
- 16643℃篆书第十五周:篆书历代名作欣赏(四)
- 16500℃临摹——学好书法的必由之路
- 05-21怎样临习《宣示表》
- 10-29《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10-10柔韧兼备 沉着轩昂——王献之《地黄汤帖》
- 09-21白砥临古·小楷篇(八)
- 09-18白砥临古·小楷篇(二)
- 09-17感悟《争座位帖》
- 09-17米 芾 与 大 草
- 09-13读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 09-11浅析米芾行书作品的章法
- 09-10《灵飞经》帖的笔法(六)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