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44、“楚辞”能写作“楚词”吗?
“楚辞”不能写作“楚词”。“辞”,繁体字为“辭”,古文为“?、辝”,另有异体字“辤”。“辞”是“辭”的俗字,汉字简化时用异体选用法废止了“辭”。“词”的繁体字为“詞”。“辞”和“词”作为文学体裁的定义是非常明确的。“辞”是汉代以前类似赋的一种文学体裁,特指“楚辞”,像屈原的作品《离骚》、《橘颂》等都是楚辞。“词”是类似于诗的一种长短句文体。这种文体兴于唐,盛于宋,故又称“宋词”。另外,唐以前有一种古体诗也称“辞”,如北朝的叙事诗《木兰诗》也叫《木兰辞》。因为这种“辞”介于“楚辞”和“宋词”之间,故也可写作“词”,像《木兰辞》可写作《木兰词》。由此可知,不仅“楚辞”不能写作“楚词”,而“宋词”也不能写作“宋辞”,只有《木兰诗》,既可写作《木兰辞》,也能写作《木兰词》。“辞”和“词”除了作文学体裁外,在其它一些合成词里也有许多地方可以通用。如:“词典”也写作“辞典”,“词章”也写作“辞章”。但作为语言最小单位的“词”,不能写作“辞”。如:“动词”、“名词”,不能写作“动辞”、“名辞”。
45、“挡”和“攩”是同一个字吗?
“挡”和“攩”不是同一个字。“挡”的繁体字为“擋”。“攩”只是在“阻挡、遮蔽、挡子”等义项上跟“挡”相通,这时的读音均为“dǎng”。当“挡”读音为“dàng”,含义为“收拾、料理”时,却不与“攩”通,如“摒挡”不能写作“摒攩”。
46、“淀”和“澱”字义相同吗?
“淀”和“澱”古来为二字,字义也不相同,汉字简化时用同音代替方法,以“淀”代替了“澱”。“淀”的含义为“浅水湖泊”,如“白洋淀”。“澱”的含义为“沉淀”,如“澱粉”。在繁体字中二字不能通用。如“澱粉”不能通写作“淀粉”;“白洋淀”也不能写作“白洋澱”。
47、“儅”是“当”的异体字吗?
“儅”不是“当”的异体字。“当”的繁体字为“當”,它和“儅”有些义项相通,故人们在书写繁体字时容易出现混乱。“当”有两个读音,即“dāng”和“dàng”,而“儅”只有一个读音,即“dàng”。“当”在读“dāng”时的含义不与“儅”同。如:“相当、应当、承当、当今、当家”等词中的“当”均不能用“儅”。“当”在读“dàng”时的含义也并不完全和“儅”相同。因为,“儅”只是在“典儅、儅舖”等词语中与“当”相通。“当”在“恰当、当做、当天”等词语中不能与“儅”通。
48、“蹴”和“蹵”是同一个字吗?
“蹴”和“蹵”不是同一个字。因为“蹴”和“蹵”结构相似,读音又有相同之处,所以常被一些人误认为二字为同字。“蹴”和“蹵”都读“cù”,都有“踢”和“踏”的含义,如“一蹴而就”,也可以写作“一蹵而就”。“蹴”又可读作“jiu”。北方方言表示“蹲”的“圪蹴”一词用的就是“蹴”,这里却不能用“蹵”,因为“蹵”没有“jiu”的读音。
49、“雕、彫、凋”三字字义是怎样交叉的?
“雕、彫、凋”三字字义有所交叉,写繁体字时常常产生一些误会。其实,这三个字的字义交叉很容易区分。要记住的是,“雕”与“凋”字义并不交叉,只是“彫”与“雕、凋”二字皆有交叉。如:“雕刻、雕花、雕梁画栋”可写作“彫刻、彫花、彫梁画栋”。再如:“凋零、凋敝、凋谢”也可写作“彫零、彫敝、彫谢”。不过,“雕”义为一种鸟名时,不能用“彫”。毛泽东词《沁园春·雪》:“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中的“大雕”就不能写作“大彫”。
50、“船”的俗字“舡”为什么没废止?
“舡”作为“船”的俗字,仍被收入现代词书,是因为“舡”不仅是“船”的俗字,它在古时还有其它读音和含义。“舡”除了作为“船”的俗字外,还有“jiāng”和“qiāng”的读音。古代字书《增韵》注:“舽(páng)舡,吴船名。”这里的“船名”是一种船的名称,而不是“船”字。
(未完待续)
- 上一篇:繁简字知识问答(五)
- 下一篇:繁简字知识问答(九)
猜你喜欢
- 2008-03-24 繁简字知识问答(二十四)
- 2008-03-11 繁简字知识问答(二十三)
- 2008-03-06 繁简字知识问答(二十二)
- 2008-03-06 繁简字知识问答(二十一)
- 2008-03-06 繁简字知识问答(二十)
- 2008-02-26 繁简字知识问答(十八)
- 2008-01-11 繁简字知识问答(十五)
- 2007-12-28 繁简字知识问答(十四)
- 2007-12-14 繁简字知识问答(十三)
- 2007-11-30 繁简字知识问答(十二)
- 搜索
-
- 08-13薛元明:谈结字
- 08-13薛元明:笔法杂谈
- 08-08行草书法技巧
- 08-08陈忠康谈国展创作——国展创作三步走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超武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张建会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海良
- 08-05薛元明谈入帖
- 08-05临帖层次把握与书体的过渡及兼容
- 37432℃《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29686℃书法的“狂狷美”
- 26430℃怎样临习《宣示表》
- 25577℃图说书史 行书
- 23451℃楷书10讲:临池偶得——谈谈学习楷书的体会
- 22476℃行书第二章第四单元:笔顺
- 18700℃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三十一)
- 16748℃楷书10讲:永字八法——谈谈“永”字八法
- 16643℃篆书第十五周:篆书历代名作欣赏(四)
- 16500℃临摹——学好书法的必由之路
- 05-21怎样临习《宣示表》
- 10-29《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10-10柔韧兼备 沉着轩昂——王献之《地黄汤帖》
- 09-21白砥临古·小楷篇(八)
- 09-18白砥临古·小楷篇(二)
- 09-17感悟《争座位帖》
- 09-17米 芾 与 大 草
- 09-13读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 09-11浅析米芾行书作品的章法
- 09-10《灵飞经》帖的笔法(六)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